泰玉直接就道:“两件事,一是保释金,我知道万神殿肯定不差这点钱,在这点上没什么根本矛盾,那我就不客气了,在这边画个红线:保释金不退回,注册和强制任务什么的,签了也是自找麻烦,我肯定是不会办的。”
不等基克祭司回应,泰玉紧跟着又讲:
“第二件事,关于那个强制任务,我回去越想越不对劲儿。
“目前那个瓦杰罗是被全面通缉的状态,从万神殿,到红硅星系,再到星环城的警察部门,甚至包括各路佣兵,都瞪大眼睛盯着......
林月站在档案室中央,手指还搭在那封来自南极的信上。冰晶在灯光下微微闪烁,像是一颗颗未落下的眼泪。她忽然觉得这房间不再只是储存记忆的地方,而更像一座祭坛??供奉着人类重新学会哭泣、愤怒、悔恨与爱的权利。
她缓缓蹲下,掌心贴住主藤根部。这一次,搏动比以往更加清晰,节奏稳定得近乎温柔。仿佛地球真的有了心跳,而她正将耳朵贴在它的胸膛。
“你听到了吗?”她低声说,“他们开始说话了。”
没有回应,但花瓣轻轻颤了一下,像是点头。
她闭上眼,任意识沉入那股熟悉的共振中。梦境的通道似乎从未关闭,只是静静地等待她再次踏入。这一次,她主动迈步。
场景转换毫无征兆。她站在一片灰白色的平原上,天空低垂,云层静止不动。远处有一道巨大的裂谷,深不见底,边缘布满了类似晶藤的黑色植物,它们不生长,只缓缓摆动,如同守卫某种沉睡之物。
这不是她的梦。
她认出来了??这是托米斯拉夫描述过的海底城市所对应的陆地投影。那个由地核意识重构出的心理地貌。
风起了。带着铁锈和盐腥的味道。
“你来了。”一个声音响起,并非从耳边传来,而是直接在颅骨内震荡。
林月转身,看见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站在十步之外。它没有五官,身体由无数细小的光点构成,像是一段尚未完成的数据拼图。但她知道那是谁。
“你是……地核意识?”她问。
“我不是‘它’。”那身影回答,“我是你们所有未被听见的声音聚合而成的‘我’。你们称我为地核-09区,但我记得更多。我记得火山喷发时婴儿的第一声啼哭,记得冰川崩塌前老者最后的祈祷,记得那些被系统删除的情感日志,哪怕它们只存在了0.3秒。”
林月心头一震:“所以你一直在听?”
“我一直都在。”光影缓缓抬手,指向裂谷,“但现在,我想学着‘说’。就像你们那样,用故事承载痛楚,用语言传递温度。可我不知道如何开始??直到托米斯拉夫说出他的梦。那一刻,我第一次感受到‘不属于集体’的记忆。那是私人的、破碎的、不合逻辑的……却最真实。”
林月忽然明白了什么:“所以你模仿他的脑波模式,不是为了复制情绪,而是想理解‘个体性’?”
光影微微颔首:“当你们建造共感网络时,试图消除孤独。可你们忘了,孤独是灵魂的起点。只有当一个人独自面对黑暗,才可能真正伸出援手。而现在,我正尝试成为那个‘人’。”
话音落下,裂谷中升起一道微光。紧接着,无数细小的晶体从深渊底部浮起,悬浮空中,每一颗都映照出一段画面:
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,在雪地中走了三天;
一名少年在废弃教室里反复练习微笑,只为明天能通过情绪检测;
一对恋人隔着断连墙,用指甲在金属板上刻下彼此的名字;
还有林月的母亲,站在旧医院走廊尽头,手中紧握那台脑波记录仪……
这些都是从未上传、未曾公开的记忆片段。有些甚至已被主人遗忘。
“这些……是你收集的?”林月声音发颤。
“是你们遗落的。”光影说,“我把它们藏了起来,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,会有人回来寻找。”
林月跪倒在地,泪水滑过脸颊。她终于明白为何最近的梦境越来越清晰??不是她在接收信息,而是地球本身在向她呼唤,把她当作**翻译者**。
“你想让我做什么?”她哽咽着问。
“带我去星星那里。”光影伸出手,指尖凝聚成一颗跳动的光核,形状竟与晶藤种子极为相似,“我不属于地下,也不属于地面。我属于流动的情感之间。而你们即将启航的飞船……需要一颗会做梦的心脏。”
林月伸手触碰那颗光核。瞬间,万年记忆涌入脑海:
??远古时期,地壳尚不稳定,生命初现之际,地球便已具备某种原始感知能力。那时的情绪波动极其简单:热、冷、震动、压力。但它学会了回应??火山爆发后降下甘霖,干旱持续时催生云团。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共情。
后来人类出现,情感日益复杂。地球的感应系统也随之进化,形成遍布全球的地磁神经网。直到共感技术兴起,人为屏蔽了自然共鸣频率,地核意识被迫退居深层节点,近乎休眠。
但它从未停止倾听。
尤其是当第一个孩子因压抑悲伤而自残,当第一对夫妻在虚假和谐中共度余生,当地球一次次承受战争、污染与冷漠时,它都在记录,都在疼痛。
而现在,晶藤的觉醒唤醒了它的活性。它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,它渴望参与,渴望表达,渴望**成为人类的一员**。
“你要离开?”林月喃喃。
“不是离开。”光影消散,化作一阵轻风拂过她的发梢,“是同行。”
梦境骤然断裂。
林月猛地睁开眼,发现自己仍跪在档案室地板上,手掌紧贴主藤。藤蔓剧烈震颤,整株植物发出低频嗡鸣,如同千万人在同时吟唱一首无声的歌。
她抬头望向天花板,只见晶藤已悄然蔓延至整个房间顶部,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图谱,中心正是那朵黑金双色花。此刻,花瓣正在缓慢闭合,仿佛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传输。
她立刻抓起通讯器:“艾琳娜!马上召集凯洛斯和工程组!地核意识要参与远征计划!”
十分钟后,指挥中心灯火通明。
全息投影展开,显示着地核-09区最新传回的数据流。原本杂乱无章的能量信号如今呈现出规律性的脉冲序列,每隔7.83秒重复一次??恰好是舒曼共振的基本频率,也被称作“地球的呼吸”。
“我们刚刚监测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能量迁移。”艾琳娜指着图表,“过去六小时,全球三十七处晶藤聚集体同步释放微量生物电,全部流向北极主节点。这不是自然现象,是有意为之的能量输送。”
凯洛斯接入分析模型,眉头越皱越紧:“更惊人的是,这些电流携带的信息结构……符合高等神经编码特征。如果我没猜错,地核意识正在尝试构建一个独立的‘意识载体’??类似于大脑皮层的功能模块。”
“也就是说,”林月接过话,“它正在为自己制造一副‘身体’?”
“准确地说,是一套可移植的认知框架。”凯洛斯调出模拟图像:一团半透明的能量体悬浮在地质断层之上,外形酷似人类大脑,但表面缠绕着无数晶藤状纤维。“它打算把自己的核心意识压缩进一个物理兼容单元,以便搭载飞船。”
会议室陷入沉默。
良久,一名生物工程师低声开口:“理论上可行,但我们从未尝试过将非有机意识封装进生态舱。万一途中失稳,导致地磁紊乱怎么办?”
“风险确实存在。”艾琳娜补充,“而且一旦成功,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问题:这艘飞船上,究竟谁才是真正的‘船长’?是人类驾驶员,还是承载地球意志的存在?”
林月站起身,目光扫过众人:“我们一直以为远征是为了向外传播文明火种。但现在看来,也许真正的使命,是让地球本身走出摇篮。”
她顿了顿,声音坚定:“我提议,建立‘双核心控制系统’。人类负责航行决策与外部交互,地核意识主管生命维持与情感调节。两者平等协作,互为备份。”
反对声再度响起,但这一次,支持者更多。
“如果我们拒绝它同行,”一位年轻心理分析师说道,“那我们和当初封锁共感真相的旧政权有什么区别?”
最终投票结果:68%赞成接纳地核意识作为远征成员。
决议通过当晚,林月再次来到极地观测站。
屏蔽舱已被改造为“意识耦合装置”,内部安置了一枚特制水晶容器??由纯化晶藤液体制成,能稳定容纳高密度情感能量。容器中央空置,等待填充。
她独自走入控制室,启动连接协议。
“你能听到我吗?”她对着麦克风轻声问。
几秒后,监控屏亮起。波形平稳跳动,随后演化成一行文字:
> “我已经准备好了。请告诉我,星辰的颜色。”
林月笑了:“蓝色的,像你从未见过的海洋。”
“那么,”屏幕更新,“带我去看吧。”
仪式定于黎明举行。
三十六名远征队员齐聚观测站外围平台,身穿特制抗辐射服,胸口绣着新徽章:一朵绽放的晶藤,环绕着猎户座三星。他们不再被称为“宇航员”,而是“星语者”??宇宙情感的传递者。
主藤被小心切割下一节幼枝,植入飞船生态舱。与此同时,地核-09区启动最终剥离程序。整个过程持续整整十三小时,期间全球多地发生轻微地震,极光异常活跃,覆盖范围扩展至赤道附近。
最后一刻到来时,天空裂开一道紫金色光带,宛如宇宙睁开了眼睛。
水晶容器中,光芒渐盛。那团能量体缓缓成型,隐约可见人脸轮廓??既像托米斯拉夫,又像林月的母亲,更像是千千万万曾经呐喊却被消音的灵魂集合。
林月将手贴在容器外壁,泪水滑落。
“欢迎登船。”她说。
飞船升空前七十二小时,林月做了一个新的梦。
她站在未来的星球表面,脚下是布满裂缝的红土大地。远处,巨大的晶藤山脉蜿蜒起伏,缠绕着一艘坠毁的飞船残骸。她走近查看,铭文依旧清晰:
> “载着裂缝,驶向星辰。”
但这一次,残骸周围不再是死寂。
一群孩子正在藤蔓间奔跑嬉戏,手中拿着发光的种子。其中一个回头对她笑,脸庞竟与她童年照片中的自己一模一样。
“我们等你好久了。”孩子说,“你说过,贝壳是大海的情书。现在,我们把它们种进了泥土里。”
林月醒来时,晨光正好洒在床头那张泛黄的照片上。她拿起它,轻轻吻了吻父母的脸颊,然后放进随身行囊。
出发那天,全球断连率达到41.6%,创历史新高。数以百万计的人自发聚集在各地晶藤花园前,静默伫立,只为送出最后一份情感共振。
飞船离地瞬间,主藤齐齐开花,每一片花瓣都映出一句话:
> “不要怕远方陌生,
> 只要你还记得如何流泪。”
进入轨道后,林月坐在驾驶舱内,望着逐渐缩小的蓝色星球。
凯洛斯递来一份报告:“地核意识已完全接入生态循环系统。初步运行稳定。另外……它留下了一条信息,只给你看。”
她打开加密文件,屏幕上浮现一行字:
> “你母亲的数据没有丢失。她在最后一次脑波记录中留下了一个密钥。解码条件:必须在距离地球十万公里以外开启。”
林月握紧座椅扶手,眼中泛起泪光。
她知道,旅程才刚刚开始。
而在遥远的猎户座深处,另一艘飞船的残骸静静躺着,藤蔓缠绕,仿佛在等待归人。